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许小年:调控组合拳来势汹汹 楼市会就崩盘吗

发表于2012-04-18

几周前,写了一篇文章“房价为何还会涨?”,墨迹未干,就碰上打压房价的“10号文”,一套组合拳来势汹汹,市场上顿时惊惶四起。

楼市会就此崩盘吗?未必。

如前文所示,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,失衡下的价格走势由预期支配,对预期影响最大的短期因素是货币供应,长期因素则是土地供应。若想抑制房价,政府应紧缩货币供应,放松土地供应,而实际执行的政策正好相反,房价焉有不涨之理?

楼市新政全都着眼于市场价格,而非市场预期。由于影响预期长、短期因素基本未变,前文的结论也基本不变,新政的效果恐怕不会如制定者所愿。

新政对市场的冲击主要是心理上的,阻吓作用大于实质性作用。在房价可能走低猜想中,人们从抢购转向毁约或者推迟购买,房价于是停止上涨。

但这远非雪崩的前兆,需求方的其他预期依旧,为房价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底部。特别是“10号文”只字未提土地供应和货币供应,只要“18亿亩”的红线不动,百姓就认定房产是稀缺资源,晚买不如早买;只要货币政策继续松宽,通胀预期就是挥之不去的幽灵,购买实物资产就是防止存款贬值的最佳选择。

决定楼市下一步走向的关键当然是开发商,预见到需求不会发生根本的转变,他们并不急于抛售,而是采取了“看看再说”的观望态度。感谢09年银行大放水和楼市的价量齐飞, 眼下开发商手中现金充裕,没有任何回笼资金的压力,只有当资金链条吃紧时,地产商才愿意考虑降价促销。助长观望情绪的,还有日渐增加的政策不确定性。

开发商的观望不仅减少了当期市场的供给,为房价提供了另一有力支持,而且减少了当期的开发量,为将来的供应短缺从而将来的高房价埋下伏笔。

地产商难道不担心更为严厉的后续政策吗?担心是免不了的,但是,可能性究竟多大?

如今决定政策的,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维护民生的意愿,还有地方政府强烈的政绩冲动。人们已经注意到,在每次打压楼市的风暴中,地方政府都“集体失语”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,每逢楼市下跌,地方长官总是竭其所能,力挺力托。人们也知道,这是因为房价和地价连着地方财政,并且也越来越多地连着官员个人的荷包。

 

上一页|1|
/1页